從幼兒學習特質談注意力的集中
一定要坐著學嗎?
幼兒的語言發展,受認知、學習能力等因素所影響。因此,孩子由認知活動所習得的觀念,將建構及語言內容;而在學習過程中,注意力的集中程度,則會影響學習活動的進行與經驗的汲取。
一定要坐著學嗎?
六歲的小松(化名),笑臉迎人、大方自在,隨時都想要耍寶,臉上總閃過慧詰的表情,是個活潑開朗的乖孩子,完全不會病懨懨。嚴格說起來,他得的不是那種吃了藥就會好的「病」,他是因為說話不清楚、也就是俗稱的「大舌頭」,才來就診的。他的舌頭正常的很,一點都不大,只是不夠靈活。
在被震垮的瓦礫廢墟中,救難人員可以輕易地看見人類的至情至性。在四川省北川縣,搶救人員又發現一位偉大的母親,她弓著背護住只有幾個月大的女兒,自己早已氣絕身亡,但救難人員發現女嬰卻神奇地毫髮未傷,安靜地睡著。
「我的寶寶為什麼ㄋㄟㄋㄟ喝的那麼少?該怎麼辦才好?」別擔心,如果寶寶不是因為生病厭食,那他可能是進入了厭奶期,才變得不愛喝ㄋㄟㄋㄟ,只要用對方法,就不必煩惱寶寶長不大囉!
文/劉繼珩 採訪諮詢/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美惠
寶寶進入4個月大之後,爸媽可能會發現小寶貝的食量怎麼變少了?接著馬上開始煩惱「吃那麼少,會不會長不大啊?」其實家長們大可放寬心,了解寶寶厭奶的原因,再找出克服的秘訣,就能輕鬆度過厭奶期。
嬰幼兒常見的良性症狀
彰化基督教醫院 新生兒科
主治醫師 蕭建洲
l 鼻塞:
小嬰兒自生下來沒幾天就開始”感冒鼻塞”,雖然看了許多醫生吃了很多藥還是沒有好,非常煩惱。其實,新生兒的鼻道原本就比較短且窄,加上新生兒的呼吸型態是以鼻道為主,導致讓人覺得小孩常常有鼻塞的感覺。若是冷氣房的溫度太低,症狀會更明顯。因為上述鼻塞的情況是由於生理結構所引起的,不是病,也因此再怎麼吃藥也不會好。若是小嬰兒沒有其他癥狀,只有稍微鼻塞,聽其自然即可。若有合併發燒或咳嗽,才需要帶給醫師看。
兩個月的寶寶賁門(食道與胃的交接處擴約肌)還未發育成熟,食道短且蠕動較差,加上胃的容積小且排空慢,所以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發生,也就是台灣俗話所說的「淺腹」,症狀大多是餵完奶後有吐奶或溢奶的情形。如果寶寶的體重正常,只是偶有溢奶或輕微吐奶,可先注意下列幾點:
一、少量多餐:也就是減少每餐的奶量,多餵一到兩餐。基本上四個月以前的寶寶大約每天總奶量達體重(公斤數)乘以150西西即可,稍多一點只要不吐不脹也無妨。
二、加強排氣打嗝:餵完奶後將寶寶抱直或趴在自己肩膀上拍寶寶背部直到打嗝,手勢由下往上拍。如果寶寶不能打嗝,可以在餵奶中場休息一下打嗝,再繼續餵。如果仍然不打嗝,不必太勉強,可將寶寶抱著成直立姿勢數分鐘,讓氣體自然向上排出,有時寶寶不打大嗝,卻會打連續的小嗝。